首页 |
|
文新街道“共享法庭”获评全市首批示范! |
2022/11/08 14:54:54 |
近日,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全市首批示范“共享法庭”名单,西湖法院“共享法庭”(文新街道)成功入选! 文新街道做实多元解纷功能,做强基层治理功能,扎实推进“共享法庭”实质化运行,已举办普法宣传21场,惠及9000余人次,举办各类培训47场,参加5000余人次,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8件,43件疑难事件在法官远程支持下成功化解。重点是做好三个方面工作。 一、系统观念,准确把握“共享法庭”定位 1、高起点谋划。把“共享法庭”作为党工委主抓的一项工作,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“共享法庭”建设工作协调小组,明确党工委副书记负总责,社区书记牵头社区“共享法庭”建设,层层压实第一责任人责任。 2、高标准实施。对照“一屏一线一终端”的配置标准,在区法院指导下,将原街社两级“微法庭”进行迭代升级。街道“共享法庭”设立在街道社会治理中心(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),牌匾上墙、制度上墙。 3、高质量推进。选优配强人员,推荐一名有人民陪审员经历的干部为庭务主任,对接区法院联系法官,负责治理端的事务管理;从平安办、司法所挑选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两名工作人员为代办员,具体落实司法协助事项。社区调解员全部岗前培训,先后9次参加市区两级组织“云课堂”。 二、量质并举,不断提升“共享法庭”水平 1、规范流程。编制“共享法庭”解纷流程图,依托街道矛调中心,将物业、劳资、家事以及消费维权等行业纠纷调委会的调解以及“派出所老娘舅”、“何姐(和解)”两个特色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前置,遇到当事人对调解有疑惑时,连线对接法官,加快形成调解协议,构建分层过滤,多方联动的调解闭环。 2、主动衔接。将“共享法庭”与110、12345、“西湖码”等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平台对接,从被动调处纠纷向能动参与治理转变。如,多位居民通过“西湖码”反映文一西路沿街路面污水管经常堵住,导致污水渗出,路面滑腻,易导致路人摔跤,这情况近两年反复出现,希望帮助解决。“共享法庭”参与“西湖码”问题处置,城管中队、小区业委会、物业以及沿街商铺负责人参加调解。远程连线法官,明晰了各方职责,并同步提供法律解读。调解会上多方达成共识,长达两年之久的污水管网阻塞问题得到有效解决。 3、纳入考核。将社区“共享法庭”纳入“平安社区”创建考核内容,设置规范化建设与实体化运行两个评价维度,并保障运行经费,为“共享法庭”建设提供有效支撑。 三、因地制宜,创新丰富“共享法庭”内涵 1、创新应用场景。在区政协的支持下,5名政协律师委员入驻“共享法庭”。“协商驿站”与“共享法庭”的叠加,源头推动基层善治“1+1>2”的效果。政协律师委员每月驻点值班,每年提供至少4次业务培训,帮助街道整理分析纠纷数据,协助建立典型案例库,同时预测、预警社会风险,协同推进类案诉源治理工作。 2、传播法治声音。根据社会热点、矛盾焦点,梳理出五类人群,有重点开展普法教育。前期已对快递小哥、物业经理进行了宣教,后续还会组织业委会成员、出租房房东、沿街商铺小业主等在线观看庭审直播、案例点播,以案释法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法治意识。 3、引入社会力量。探索引入社会组织参与“共享法庭”,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特长、惠民助企纾困,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多元的法律支撑。 |